咨询热线:

0755-89356539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博天堂918App【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好人在身边】2023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名单公布 我市3人榜上有名!

  博天堂918App近日,省委宣传部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名单,我市3人榜上有名!

  仲伟东,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党员,国网扶余市供电公司长春岭供电所所长。他热心公益、率先垂范,坚持义务献血25年;他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带动身边家人、同事3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带领党员服务队坚持24小时随时上门服务机制,对辖区内70余特殊客户开展志愿帮扶,擦亮员“先锋底色”,彰显国网人的使命担当。多年来,仲伟东累计捐献全血3万余毫升,参与公益志愿帮扶活动330余次,曾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吉林好人”等荣誉。

  从1997年开始,仲伟东坚持无偿献血25年,献血量超过成年人总血量的4倍还多。一开始参与献血时,家人和身边人并不理解他的做法,但他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不但没有动摇,并且还不断向家人、身边人普及无偿献血的好处,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妻子、儿子和身边人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并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一次献血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25年能一直坚持下去,他用热血、爱心挽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树立社会新风尚做出了表率。

  仲伟东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受灾严重、震惊全国,在捐款通道打开后,仲伟东第一时间赶到松原市红十字会为玉树灾区捐款2000元,并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力所能及去帮助受灾群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到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特大冰雪灾害捐助善款,小到参与金秋助学、资助贫困儿童、社区献爱心活动博天堂918App,他都身体力行,用微薄的收入作出自己的贡献。截至目前,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他已捐助善款4万多元,捐助的物品,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件。

  工作中,仲伟东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作为基层供电所所长,他带领员服务队走遍了长春岭镇的31个村、101个屯,通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交百家心”活动,建立起特殊“客户民情档案”70余份,记录特殊人群的信息,制订相应服务方案。仲伟东挤出时间,组织队员们定期开展志愿帮扶活动,为特殊客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义务帮助他们检查室内外用电线路、开关,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化解用电难题百余起,让困难群众享受到了电力光明。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这支被百姓称为“亮堂堂”的党员服务队在仲伟东的带领下,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投入到助农帮扶的志愿服务中。2022年夏季,当地一家鲜玉米加工合作社即将生产,但发电设备却出现了故障,合作社负责人急得团团转,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仲伟东的电话,没想到,正在指挥线路改造的仲伟东一口答应下来,立即带领党员服务队义务上门服务,经过2个多小时的检修,机器故障排除,恢复了正常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抓着仲伟东的手激动地说:“没有你们的大力相助,我库房里的鲜玉米耽误一天加工就得损失2000多元!”

  2023年8月5日以来,受台风影响,拉林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扶余地区44个村屯受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仲伟东第一时间主动申请赶赴受灾地区,带领党员突击队两班倒、不间断,开展抢险救援。仲伟东和大家累了就席地歇息,饿了就吃口干粮。经过五天五夜的连续奋战,受灾村屯百姓的灯亮了、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出来。当晚,赶来为他们送口热饭的村民却不见仲伟东和大家的身影,他们早已悄悄离开。

  奋战两昼夜,帮助农户抢修电机井,避免八岔村延误农田浇灌;雪夜驱车百余里,保证十家子屯全屯百姓安心看春晚;放弃休息日,为学校千余名师生志愿送爱心……这样的事不胜枚举,百姓看在眼里,印刻在心中。

  仲伟东,用一个党员的情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无私的大爱,心中时刻装着百姓的冷暖,时刻践行着对党对人民群众的初心,时刻牵挂着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树立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的崭新形象。

  王佳富,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扶余市肖家乡大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为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助力书香城市建设,他主动申请把书屋由村委会挪至自己家中,义务管理,不断挖掘书屋宝藏魅力,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服务和帮助,用自己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温暖了乡邻。因事迹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松原市“十佳农家书屋管理员”“松原好人”,并于2020年,中央宣传部授予“乡村阅读榜样”荣誉称号。

  为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助力书香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这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2015年,王佳富主动申请把书屋由村委会挪至自己家中,大沟村成为扶余市乃至吉林省第一家设在农家的农家书屋。王佳富将家中的3间70多平方米房子全部打通,扩大了书屋空间,让村民们有了更好的读书环境。刚开始的时候,来农家书屋的人很少,管理员王佳富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晚上在书屋播放农业及养殖知识的影像资料,这样既能让辛苦劳作一天的农民得到精神放松,又能从中学到知识。时间长了,大沟村很多村民都习惯了在休息时到农家书屋读书、学习种养殖知识。截至目前,书屋共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20余场次,读书座谈会30余场次,养殖业专场座谈会20余场次,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班8次,参加总人数达1800余人次,村民们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座谈中悟出致富的道理。在农家书屋的助力下,葡萄栽培、生猪养殖、种牛繁育、肉羊育肥等产业已成为大沟村特色的致富渠道。

  春秋农忙季节,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地里的农活儿,没有时间看管和接送学生,农家书屋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当校车返回至大沟村的时候,孩子们在农家书屋门前统一下车,由王佳富在书屋内义务辅导学生写作业和补习课外知识,直至天黑学生家长从地里忙完农活儿回来把孩子从书屋接走。这一举动让村民及学生甚为感动,书屋被学生和家长称为“四点半课堂”“托管书屋”,家长则戏称管理员王佳富为“男保姆”。每年寒暑两个假期,大沟村农家书屋都会举办好几场读书沙龙活动,如:“我的书屋我的梦”“爱家乡爱读书”“口才特训班”“作文写作提高班”等主题读书活动,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亲子阅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充实了文化,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乐园和第二课堂。

  为了给上了年纪的、腿脚有残疾的、身体状况不好以及忙于农活儿没有时间来书屋的村民提供看书的条件,王佳富组建了“微信借阅读书群”,现已发展微信借阅好友130多人,村民通过微信点书,王佳富亲自送书上门的方式,使得一些因特殊原因来不了书屋的村民在家里也能看上书屋里的图书,王佳富也被村民称为“书屋快递小哥”,书屋则被村民称为“快递图书室”。

  谈及今后的设想,王佳富有着清晰的思路:“把书屋面积继续扩大,建起适应读者新需求的电子阅览室,每年举办读书分享会,让书屋成为功能更加齐全的‘乡村文化加油站’!”

  邵英福,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党员,吉林油田公司扶余采油厂采油作业二区采油工。他孝老养老,亲力亲为悉心照顾年事已高且久病的父母,妻子身患重病后不离不弃,以一人之力撑起六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他倾家荡产让治愈几率只有万分之一的患病妻子重获新生,并竭尽全力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不仅呵护温暖了整个家庭,更为身边人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被评为“松原好人”。

  在吉林油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带我回家”,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邵英福。2016年以前,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儿女双全,父母健康,妻子是他的贤内助。虽然一家子的收入仅有邵英福的工资和老父亲的退休金,但是在支付大女儿念大学、小儿子上初中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后,省吃俭用仍勉强可以维持,三代同堂的日子虽然平淡却也是和和气气,其乐融融。这种幸福一直让同事亲朋敬佩赞赏。

  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却在2016年6月20日戛然而止。那一天,邵英福平日里忙里忙外的妻子孙静突然倒在了老父母的面前。医院诊断孙静得了NMDA脑炎,导致持续昏迷不醒。邵英福倾其所有,在长春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59天,共花掉医疗费一百多万元。住院期间,医生告诉他治愈的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且有很大可能复发,询问他是否放弃治疗。他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只要她活过来,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家呀!”因住院费太多,他卖掉了房子、车子和家里值钱的东西,能求的人都求了,能借的钱都借了,才终于把妻子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可是,醒来后的孙静因病导致智力损伤,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唯一记得在她生命垂危之际一直相伴左右的丈夫邵英福。只要见到邵英福,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带我回家吧,住在这里我害怕。”出院回家以后只有5岁智力的孙静,在爱人用细心照料为她打造的家中幸福安然地生活着。

  2017年8月,88岁的老父亲经医院确诊脑梗,命运再一次将邵英福推向深渊,但他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和父亲一道同病魔搏斗。他陪着老父亲经过两年功能锻炼,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能自己走路了,也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了,全家人特别高兴。近两年来,邵英福93岁的父亲和91岁的母亲身体状况日渐不佳、行走不便、自理能力弱化。但邵英福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边贪黑起早地工作养家,一边悉心照顾父母妻子,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用至情、至爱、至孝的行动完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他的事迹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更为身边人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