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755-89356539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儿知识 > 饮食营养

博天堂918App我30多都不会包这帮小学生可真行啊!

  博天堂918App“靠手腕发力旋转,手指不要转……”在南翔古猗小学的“小笼文化教室”,二十多位“小师傅”身穿长围裙,在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陈海云的教导下,练习揉面、放馅、捏褶等步骤。

  五年级学生陈沁妍在笼香社团学习了一个学期,由于悟性高、上手快,她现在包起来已然是得心应手,“以前没学的时候看到小笼的褶子觉得很有难度,真的学习以后发现也没那么困难。”

  谈到包小笼的技巧,陈沁妍像一位老道的小笼师傅,讲起来头头是道,“每个面胚大约重8克,先要用右手手掌将面皮按压成圆形,皮子要外薄、中间厚,轻放在左手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一边捏褶子,左手一边旋转,最后再横过来收口就好了。”

  灵活的动作、娴熟的技艺,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小笼从这群“小师傅”们的手中快速包出。整间教室像小笼店的后厨一样,捏褶子、转皮子,大家把一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谁能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小学的社团课程。

  一笼笼南翔小笼在蒸煮后出炉,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小嘉现场品尝后,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他们是一毕业就能上岗的那种!

  古猗小学笼香社团指导老师陆双娟介绍,学校依托地处南翔镇的优势,研发了“小笼文化”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并专门建设“小笼文化”育人环境及场馆。一二年级开展小笼历史知识学习、制作亲子活动体验;三至五年级轮流进“小笼文化”专用教室学习小笼制作技艺,完成“实践体验 文本学习”的普及教学活动。学校还组建了“笼香”学生社团,由非遗传承人授课指导,培养了一批非遗小传人。

  作为一门因地制宜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南翔小笼的制作技艺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能放松身心博天堂918App,习得一门手艺,一举多得。“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学会这项技能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学以致用,会做小笼、煎包给家人品尝。”陆双娟说。

  近年来,嘉定区坚持“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遵循,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全区已有40家市、区劳动教育特色校,建成64家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7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学段全贯通、行业全覆盖。